毕业季·物质师生说|刘俊宏 相遇上科大: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个人信息
刘俊宏 2018级本科生
物质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来自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爱好:健身、运动、音乐、旅行
毕业去向: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直博
在校情况:
- 2020年加入物质学院李涛教授课题组,以第二作者身份在期刊Angew. Chem. Int. Ed发表论文,以共同作者身份在期刊Chemical Reviews发表综述
- 上海科技大学物质学院学生代表、上海科技大学物质学院学生助管
- 上海科技大学2020、2021年学术创新竞赛组织委员会成员
- 2020年上海科技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上海科技大学优秀学生、三好学生;2019年本科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
相识
高考结束后,我参加了很多高校的自主招生,也与上科大拥有了一段美妙邂逅。与她小规模、高水平的办学理念相仿,上科大的开放日在众多高校中也是脱颖而出,现在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我是一个比较喜欢挑战、“有自己想法”的人,记得在开放日的宣讲中,一位学长说:“上科大支持大家想做的任何事,上科大喜欢有想法的学生。”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与其说上科大与众不同、独树一帜,不如说她也是“有想法”,想踩出自己的道路。走出上科大校门时,尽管父母仍对志愿填报十分犹豫,我的心已早有所属,在上科大的四年生活也即将拉开序幕。
相知
大学是一个分水岭,上科大的课程与国际相关专业难度接轨。尽管我有高中物理竞赛的经历,但双语的授课环境和跨学科的知识体系仍让我一时难以适应。好在上科大鼓励学科交叉、促进彼此交流的学习氛围促使我们很快找到好的学习伙伴,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同学都可以在一起交流讨论,取长补短、共度难关。
物质学院的专业课不同于照本宣科地讲授以往的知识体系,课程内容通常是经典结合前沿视角,授课老师们带我们深入浅出地领略学科的魅力。比如大三学习纳米材料课程时,李涛老师系统性地为我们讲授了纳米材料从设计、制备到表征的全过程,让我领略了纳米材料的神奇之处。我相信,小小体积中蕴藏的精妙结构,必将为基础学科的进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上科大鼓励大家既要仰望星空,领略知识;又要脚踏实地、体察国情。学校为每一个同学都提供了独具特色的社会实践和产业实践,帮助大家走出象牙塔,来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前线。大一暑假,我们一行人前往“天眼小镇”贵州平塘,一边在乡镇小学支教,一边调研大科学设施周边的产业情况,感受了“天眼FAST”装置的建设对周边居民生活的改变。收获满满的社会实践之余,我们的团队花费了大量时间调研和探讨,最后完成的课题“中国天眼与移动互联网影响下的平塘”在19年上海“知行杯”比赛中斩获佳绩。随后学校安排的产业实践也帮助我们深入尖端产业,了解了集成电路的每一个具体生产过程,感慨科技对于国家发展、改善民生的巨大推动力。
2019“贵州平塘”社会实践
此外,学校还提供丰富的海外交流项目,我参加了19年的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暑期学校项目,前往威尼斯、阿夏戈、帕多瓦进行了二十几天的交流活动。交流期间,丰富的讲座让我们从人文与科学两个角度领略了意大利厚重的底蕴,课下与教授们的交谈,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于科学真理的执着与一丝不苟。课程与交流拓展了我的国际视野,也激发了我对科研的好奇心。
2019年帕多瓦暑期学校留影
(左图:右一;中图:左三;右图:后排右八)
这四年来,不论是校内丰富多彩的课程,还是校外拓展眼界的项目,都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了上科大的国际性与开创性,同时也更加感激学校培养我们的良苦用心。
指引
步入大学校门,很多人都对自己的发展多少有些迷茫,面对五花八门的选择,我也时常感觉摸不到未来的方向。这个时候,书院导师的指引无疑是雪中送炭。不同于传统高校里的辅导员,书院导师更像是大家的人生导师。大一大二时,对于学习和生活有不解的地方,我都会去找书院导师黄逸凡教授讨论,黄老师也总能为我拨开迷雾。作为一所建校不久的大学,她没有把自己局限于某条固定不变的路线,也不会告诉大家往哪儿走会更好。它通过足够多有干劲有见识的老师、多元化的资源来引导大家思考该往哪儿走。所以对于我们前几届学生,不仅是学校在培养我们,我们也与学校互相成就、共同成长。
对于许多上科大学子来说,科研是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段旋律,上科大拥有丰富的科研设施资源,本科生与研究生都可以使用,这为大家在本科阶段就进入实验室做真正的科研打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此同时,学科交叉融合的氛围也让大家可以集百家之长、大胆尝试。在大二与物质学院孙兆茹教授的交流中,我对分子动力学模拟产生了浓厚兴趣。虽然自诩有着不错的数理基础和充足的心理准备,但是计算物理的难度与深度依旧给了我当头一棒。值得庆幸的是,我有孙老师这位耐心的启蒙导师。在她的指导下,我尝试了解科研,学习了如何对体系计算建模。一串串刻板命令看起来十分枯燥,但在命令与工具完美融合之后,可视化界面中跳动的分子仿佛能让我窥探到物质变化的本质,成就感油然而生。
随着材料专业课程的学习,我逐步了解到材料方向的老师们在研究些什么,也对做实验越来越感兴趣。当年的疫情结束返校后,我加入了研究纳米材料的李涛教授课题组,着手金属-有机框架MOF的合成与表征,也逐渐过上两点一线的生活,成为了一个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去往实验室路上的人。我的第一个课题是与研究生师姐合作,将MOF制备成混合基质膜以用于气体分离。刚开始,我主要担任学习者和辅助者,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和XRD、SEM、TGA、zeta电位、IR和BET等仪器的使用方法。在快速适应后,我也参与了实验构思和方案优化。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第一次拍摄电镜并亲眼看到均一的纳米颗粒时心中的那份激动。虽然一直无法测出理想的分离性能,但在一次偶然的切片观察中,我们注意到了MOF表面修饰对其在膜中分散性的影响,并重新通过表征和蒙特卡洛模拟来验证自己的新想法。最后,我们将课题的重心从提高气体分离性能,转移到了优化分散性这个新颖的方向,也得到了理想的结果。其实,所有反应的结果都在自然规律诞生的那一刻即被确定,所以单纯拘泥于失败的结果没有太大意义,只要能从中找到失败的原因并去规划新的方向,最后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课题研究工作的曲折也让我认识到科研并不是一帆风顺,要学会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实验中的成与败,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法。
李涛老师课题组聚餐(左图右一:刘俊宏;左五:李涛教授)、郊游(右图右二:李涛老师;后排左一:刘俊宏)
本科生涯的最后一年,我来到刘志教授的课题组做毕业设计,将使用组里自己搭建的全国唯一的中能近常压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APXPS),确实体现了上科大在光子科学探测方面的引领性,而身为本科生的我们,可以在这里学习和亲手使用这些仪器,实地进行前沿科研。
越是到了告别的季节,就越留恋在这里的温暖与感动,怀念上科大为我们提供的优渥条件,怀念课题组融洽和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感激老师们不厌其烦的指引和鼓励,也祝愿越来越多的同学有机会在这里感悟成长,成为大家庭的一员。
刘志老师课题组跨年(右下:刘志教授;左二:刘俊宏)
共勉
走出实验室,上科大鼓励我们成为有责任感的人,自大二开始,我在物质学院担任了三年的学生助管、两个学期的课程助教,在为老师和同学们服务的同时,也见证了学院和学校一步步的发展。此外,我也热衷于志愿服务,作为两次上海马拉松志愿者、上海图书馆志愿者、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志愿者和每年的校园开放日的志愿者,丰富的经历锻炼了我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我的责任感,也让我更加能够理解每一位老师和服务人员的辛勤付出。
2020级物质学院新生开学典礼上分享
2021年校园开放日物质学院愿者(右一:刘俊宏;左一:刘志教授)
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WLA)志愿者
日常生活之余,我们也与上科大一起开辟新领域。我一直比较喜欢运动,大四时,我作为首批队员加入了上科大赛艇队,每周雷打不动的“530”训练(凌晨五点半下水训练)常常让大家叫苦不迭。但可能也正是这种刻苦与热爱,让大家在同学情之外更多了一份“战友情”,让赛艇队成为了一个十分有爱的大家庭。现在别人问起来时,我们也可以自豪地说:“你见过凌晨五点的上科大吗?”仅仅两个月的训练之后,我们就代表学校去黄浦江上参加了第一届上海赛艇公开赛,这也真正意味着我们与上科大一起,划出了窄窄的河道,划上了宽阔的黄浦江,相信在每位成员的努力下,划出上海、划向世界也近在眼前。
上海科技大学赛艇俱乐部成立仪式(前排右四)
2021上海赛艇公开赛(上图:右三,下图:后排右二)
四年时间如白驹过隙,在上科大的校园生活已接近尾声,我们早已不再是腼腆羞涩的少年,上科大也在时间的见证下一步步沉淀。如今站在终点,更加确信自己当初的选择,更加留恋校园带给我们的点点滴滴,感恩父母的一路默默支持,也感恩每一位老师和同学的指教与鼓励,感谢上科大领着我踩出一条曲折但踏实的路,沿途风景,美丽绚烂。
毕业寄语
物质学院 李涛教授
一晃眼已到了毕业的季节,也即将迎来又一届本科生的离去。但是我相信刘俊宏同学并不会因此感到遗憾,因为他过去的四年充分诠释了一个充实的本科生活。除了保持了优异的成绩之外,他还参与了多个课题组的科研、多次担任助教助管以及参加赛艇队的日常训练。这让我也感受到了年轻人的精力充沛和勇于尝试新事物的态度。人生也同样不是单一维度的,只有不断跳出舒适圈接受新的挑战才能达到新的高度。我希望刘俊宏能将这份对生活的热诚保持下去,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人生。
物质学院副院长、大科学中心主任 刘志教授
祝贺俊宏,马上就要从上科大这所小学校毕业走向外面的世界。上科大很小,世界很大,不过在哪里成功都需要像530赛艇队一样努力。天道酬勤,也要专注。这是你第二次离开家,对在组里待过的学生我还是那三句话,做聪明人,“脸皮要厚”,要有尚武精神。记得经常回来看看,希望你一直是这个阳光灿烂的样子。
物质学院2021级博士生 李聪儿
刘俊宏大二进入李涛老师课题组,我有幸作为师姐带着他熟悉实验室并一起完成课题。两年多的相处,我发现俊宏是一个特别踏实勤奋且有责任感的人,每次实验结束他都会非常详细地记录实验细节并对现象加以分析总结,能放心给他安排实验任务。他对生活充满积极和热爱,协助老师组织活动、做志愿者、参加赛艇比赛,他展现出用不完的热情和能量。新的征程即将开始,希望他能继续保持那份专注、热爱和自信,奔赴心之所向!
编辑:陈蕾
排版:马舒寰
欢迎扫码 关注我们